2025年中美贸易战可能会长期持续吗?

2025 年中美贸易战存在长期持续的可能性,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:

 

  • 经济层面
    • 双方经济压力:美国加征关税的部分成本由本国消费者承担,导致通胀加剧,如 2025 年加税后 CPI 预计额外推高 1.3 个百分点,家庭年支出增加 3800 美元,农业州也因农产品滞销怨声载道3。中国虽通过内需扩张、产业升级等方式对冲贸易战冲击,但出口仍面临压力,如 IMF 预计若贸易战持续,中国 2025 年 GDP 增速可能跌破 4.5%5。双方都面临经济压力,这可能促使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寻求缓和,但从另一方面看,也可能因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而继续僵持,使得贸易战长期化。
    • 经济依存度:尽管中美都在努力降低对对方的经济依赖,但长期形成的经济联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切断。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仍存在,如苹果 94.5% 的供应链依赖海外3。中国对美国的部分技术和农产品等也有一定需求,这种相互依存度使得双方在贸易战中难以完全脱钩,可能导致贸易战以一种长期博弈的形式存在。
  • 政治层面
    • 美国政治因素:美国不同政治派别对中美贸易的态度存在差异。2024 年美国大选后,若民主党延续执政,可能更倾向于多边谈判;若共和党上台可能延续强硬路线,但实际政策可能受农业、科技等利益集团游说影响。同时,美国政府可能将贸易政策作为政治工具,出于国内政治考量或对中国发展的战略遏制,而维持对中国的贸易压力,这增加了贸易战长期持续的不确定性。
    • 中国政策导向:中国在二十大后政策重心在科技自立与内循环,但也保持着对美务实合作窗口。不过,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发展权利方面,中国会坚定维护自身权益,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会采取相应反制措施,这使得贸易战难以在短期内轻易结束。
  • 技术竞争层面
    • 科技领域竞争:半导体、AI、量子计算等领域是中美技术竞争的焦点。美国不断强化科技封锁,限制半导体设备、AI 芯片对华出口,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路径3。中国则加速国产替代,在芯片制造工艺、AI 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突破3。双方在科技领域的竞争难以在短期内分出胜负,可能导致贸易战在技术相关领域长期持续,甚至进一步升级。
    • 技术标准争夺:未来可能出现 “双轨制” 技术标准,如中国在新能源、5G 等领域有一定主导权,美国维持半导体、AI 优势2。双方在技术标准上的竞争和分歧,会影响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布局,使得中美在贸易和技术领域的摩擦长期化。
  • 国际格局层面
    • 盟友因素:美国推动 “友岸外包”,如芯片四方联盟,试图联合盟友对中国形成贸易和技术包围圈。但盟友自身利益与美国并不完全一致,其参与程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。若美国盟友体系出现松动,可能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实施力度;反之,若盟友紧密配合,将加剧中美贸易摩擦,增加贸易战长期持续的可能性。
    • 第三方市场争夺: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成为中美双方争夺的焦点。双方在这些地区的经济竞争可能形成 “竞合” 缓冲带,但也可能因利益冲突加剧而导致贸易战外延扩大,使得贸易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长期存在。

 

综上所述,2025 年中美贸易战完全停止的可能性较低,更可能在长期内以不同形式持续,包括关税战、技术封锁、规则制定竞争等,双方可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新的平衡,但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。
更多财富知识请关注:财富宝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